关于儿童教育

孩子刚上学一个月,想儿童教育的时候也比较多,今天就简单记录一下。

上小学了,孩子都≥6周岁了,都基本已经形成自己的性格和思维特点,这个时候想要改变孩子的某个潜意识上的习惯是很难很难的。另外,世界观、方法论方面的数据是很难量化的,所以我能理解现在学校的任务是“学知识”。

现成的知识很重要,但不是最重要的。因为“学海无涯”,即使把老师会的全都传授给学生,未来也不一定就比其它人强多少。第一,学习是需要持久一直进行的,这是世界观,所以我还是希望孩子能碰到一位好老师,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“对世界的看法”,进而在漫长的一生中能时刻不忘学习。第二,学习是需要技巧的,比如“严谨”、“求是”、“勤奋”等等这些能使人受益一生的技巧。

每天都能接到各种传单,也就是几个方面:午托、课外辅导、兴趣班。午托真的是有存在价值的,每天接送四次孩子很累很耽误时间。课外辅导完全就是多余的,就是因为“现成的知识”并不是孩子最需要的。兴趣班,这个只要孩子喜欢也没什么不好。

现在孩子是一年级,比较清闲(在学前班学过大部分课程),我想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给孩子一些对人生必要的支持和鼓励。

阅读的习惯

学校现在的课程有一半是语文,这也是为了孩子早些能阅读,能阅读就能学习新知识。阅读在教育开始阶段的重要性是其它知识不能比的,所以这一年的第一个目标就是“培养完整的阅读能力”。现在写作还太早,写作的目标放在二年级或三年级,孩子叙述能力相对差一些,这一年提升他的叙述能力也是一个任务。

前段时间买了一套《查理九世》,长篇小说,共22本,每一本有一个主题。孩子昨天下午只有两节课就读了80+页!(值得用一个感叹号 :) ),才几天的时间第三本都快读完了,阅读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,主要是他对大段文字不恐惧了。

《查理九世》这书相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过于恐怖了,这也是不太完美的地方。另外有一个小担心,担心他因为看书错过了学校的课程。

数学思维

语文就是“接口”,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比不上数学,数学是思维的“核心”,就应该尽可能早地引导孩子使用“数学思维”。

这套书挺有趣的:《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》,基本都是大幅的图画,讲的内容很少但是却很基础。比如第一册讲了“不是一伙儿的”、“魔力药水”、“顺序”和“比高矮”,我想生活中是缺少不了这些基础的思维技巧的。

数字时代

现在的信息都是数字式的形式,未来一定是主流,只是“接口”变化太频繁,我看不清楚未来的人机交互是怎么样的,如果现在教会孩子“用键盘拼音打字”而几年后又有新的输入方式呢?

可能还是得教孩子“敲键盘”,输入法用五笔还是拼音?都是需要想的。

关于我自己,我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孩子身上,一天之中有一半时间是和他一起过的,另一半还得做饭收拾家...我的工作都耽误了... :(